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Date 2025-11-20 13:27:13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大家好,这里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设计花生~

不知不觉中,二十四节气系列已经写了一半,今天我们继续了解夏季海报中常见的设计形象~

上期回顾:

一、“大暑”简介

大暑是 24 节气中的第 12 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 7 月 22~24 日交节。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热的节气。此时,“湿热交蒸”达到顶峰。气候特点是高温炎热、雷暴和频繁的台风。同时,大暑节气也在“三伏天”中的“中伏”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

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西瓜、游泳、吹空调的“夏季三件套”在夏季海报中仍然很常见,夏至和夏季节气中使用的一些图像和装饰元素仍然可以在这里使用。夏季和夏季,包括以下夏季,都是非常炎热的节气,许多图像可以是通用的。如果你需要单独做这三张节气海报,你可以提前计划图像,以确保不同节气海报之间的差异。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在收集海报时,我也看到了一些独特的想法。例如,我知道一张节气海报没有使用常见的夏季元素,而是使用了“地面煎蛋”的形象。当夏季气温过高时,你经常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关于地面如此热以至于你可以直接煎蛋的报道。在海报中使用这一点自然会让人想起夏天的高温,这与生活非常接近,也避免了设计形象的同质化。

另一张海报直接使用简单的海报 word 文档的排版设计,因为“设计的电脑已经爆炸了”,这种相反的方式非常直接地反映了炎热的“炎热”,但也非常符合当前流行的“疯狂文学”梗,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在古代物候日历中,大暑三次是“一次腐草是萤火虫;二次土壤湿热;三次大雨”。萤火虫在夏季卵化,经常在腐烂的草叶上飞来飞去寻找食物,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烂的草变成的;“土壤湿热”意味着空气湿热,土壤湿度高,适合水稻等水作物的生长;“大雨”意味着暴雨经常下降。在三侯中,“腐烂的草作为萤火虫”的形象最具代表性,夏夜萤火虫飞行的画面经常出现在夏季海报中。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二、“大暑”的习俗

大热的传统习俗是喝伏茶(凉茶)、斗蟋蟀、晒姜、吃仙草等。在这些图像中,“喝伏茶”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可以被广泛扩展。除了特殊的凉茶品牌,奶茶、葡萄酒和任何与“降温”相关的产品都可以与夏季节气挂钩。

喝伏茶

“伏茶”是指三伏天喝的茶,也叫凉茶。这种茶是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种中草药煮的,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斗蟋蟀

夏天是农村地区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都有饭后打蟋蟀取乐的习俗。大人会先带孩子去田里抓蟋蟀,然后在树下玩打蟋蟀的游戏。

晒伏姜

三伏天,人们将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混合,放入容器中,用纱布覆盖,在阳光下干燥,充分融合后食用。伏江能有效治疗吃太多冷食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喝了伏江后,人会感到发烧。这是因为它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毛孔张开,不仅能带走多余的热带,还能带走体内的细菌和寒冷。

吃仙草

仙草又称凉粉草和仙人草,干燥后可制成烧仙草,广东称凉粉。夏季天气炎热,福建、广东等地有夏季前后吃仙草解毒的习俗。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三、“大暑”常用意象

① 登峰造极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温度不断突破纪录,达到新高。如果将温度与产品或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广义上与大暑节气相关联。例如,“不断突破自我”、对于目标的“持续挑战”或反映产品质量/服务的“持续升级”,这些都是兼容性强、非常有效的品牌理念。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② 野蛮生长

夏季“湿热蒸”达到顶峰,但也最适合水稻等植物生长,夏季总是让人们想到青春、血液、奋斗等元素,所以你可以把“热”和“爱”“热”联系在一起,鼓励人们努力工作,野蛮生长,在情感、情感层面的宣传。白酒品牌泸州老窖在夏季海报中使用了这样的想法,结合图片中人物“乘风破浪”的场景,整体基调非常高、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对白酒设计风格的刻板印象。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② 大暑消“薯”

这是借势思考和“乐不思考”「暑」“同样,品牌与夏季节气通过谐音直接相关,但适用范围会更窄,适用于与薯条/薯片/零食相关的产品。比如零食品牌的好店会“吃薯片”和“消除”「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海报的主要元素是一个薯片组合的风扇,让人们想起夏天呆在家里吃零食的场景,用户可能会忍不住下订单买一个包。

借势海报必看! 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海报设计常用意象总结

好了,以上是本期为大家整理的海报常用的设计形象。如果你喜欢这个推荐,记得喜欢收藏,然后继续推荐更有趣实用的干货设计知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