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e 2025-02-18 21:00:13
导读:陈
简介:C(武汉野美术大学/Aplus发起人),2012年从武汉到上海师范大学学习设计一年,中途辍学到日本。现在在东京一所著名的美术大学和原研哉老师混了两年。说到中日设计的差异,我想我还是 ...
文章:陈毅(武藏野美术大学/CApus发起人)于2012年从武汉到上海师范大学学习了一年的设计,中途辍学到日本。现在我在东京一所著名的艺术大学和原研究老师混了两年。关于中日设计的差异,我想我仍然有一些个人经验。有很多话题要做,突然有一种不吐不开心的感觉。现在我在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图书馆里写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广为流传。
我不想盲目欣赏日本,也不想盲目贬低中国的设计。我只是从一个设计系的学生的角度来谈谈我近年来的经历,他们还没有进入这个行业,试图考虑中国的设计。如果论点有错误,请纠正。
我们的生活环境往往把我们拖入无可救药的平凡。
“视野决定高度,思维决定高度”,包括我们的心理素质,也决定了我们的高度。然而,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平凡”或“平庸”的群体思维无疑将是我们无法走向伟大的最大障碍。作为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我更喜欢称自己为半艺术从业者,这让我感到轻松,不用担心自己的定位。一旦有人称我为一个特定职业的员工,我就会感到恐慌,因为我没有达到所谓的职业标准。在很多方面,我只是一个爱好者。但我不能说我不是专业人士。毕竟,我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学习艺术已经13年了,交给我的任务基本上可以完成。此外,近年来日本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谦虚的态度。学习是无止境的。我们应该始终谦虚。你永远不会知道有成千上万的人比你更强大。首先,这是所有知识的基础。
回到主题,进入东京艺术大学后,我一直在与多年来培养的“中国设计”思维和公式作斗争。在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包括我在中国大学学到的东西,几乎让我走上了一条“注定要失败”的道路。虽然我隐约觉得我现在走的是一条真正的不归路。
追求形式上的美,结果主义。
这是中国大学生或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的普遍状态,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中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原创品牌。大学和社会也是如此。在中国的大学里,我觉得我的时间完全被喂狗了。我所谓的学习专业是盲目地被微博或网络上所谓的优秀作品教程洗脑,被“一周学习ps”、“如何制作冰火海报”等技术流信息淹没。我的大部分生活都在看电影,泡泡妹妹,然后在舒适的环境中觉得该学了,晚上看ps教程练习我的c4d。当时,我和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同胞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行为还是心灵。我只是一种操作软件的技术,被称为艺术生,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普通”。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设计专业的学生,突然去公司实习,拿着低薪,还被客户逼着跳楼。整个行业的大部分环境主要是客户可以哭孩子的审美,客户不满意就不付款(国内有一些好的设计公司,这里就不谈了)。然后我们这些学设计的人会怀疑自己为什么学设计,然后考虑转行。其实隐藏着中国整个行业对设计师的不认同和不尊重。它还包括我们对自己的不同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比设计师更懂设计,每个人都在指指点点,我们完全会沦为技术人员,与工厂的工人没有太大区别。这可能是我有限的理解。毕竟,我在中国呆了很长时间后没有来日本,所以我就不多说了。
我试着思考为什么日本在各种艺术方面成为大师。我首先想到的是整个社会的宽容。没有人会告诉你你毕业后需要做什么。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工作,但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其中一些人已经明确表示他们不想工作。有些人可能认为孩子们是理想的,将来不会被现实压低。让我给你举一些例子。第一个是我们学科正在读研的学长sakasita。他出生在北海道大学医学系,在东京的一家医院当医生,年薪1000w。现在他30岁了。你们要问我一个医生是怎么成为我的大四学生的?他自己说,因为原研哉老师的书,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设计,所以他毅然来考研,一边当医生一边学习。然而,毕竟医生和设计师都很忙。为了他的设计梦想,他不得不和交往多年的女朋友分手。前几天和他一起喝酒,说现在准备辞职,然后去瑞士深造,以后会成为产品设计师。还有一个50岁的叔叔和我一起修摄像课。另一位工作了三年的普通上班族说,为了继承家里的特产店,他又来读设计了。还有一个学长毕业后回长野种田,听说种的米买的挺好的。日本没人觉得奇怪,这是我日常生活的一幕。一个社会只有多样性和宽容性,它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没有人说我们将来必须工作和进入一家公司。我们的选择受到尊重。如果我们错了,我们可以再来。时间过去了,就没有了。
第二点是艺术教育。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是怎么教的。我们学校鼓励独特性和创造力。通过高密度的话题和评论,间接、有规律、循序渐进地把我们逼疯,总是像传销团体一样高密度轰炸,提醒我们艺术生的身份。教授的安排几乎都是在职专业设计师或艺术家。讲座和课堂就像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洗脑,你会逐渐意识到所谓作品的深层含义,所谓的设计不仅仅是做一个美丽的作品,我们意识到一个设计师真正强大的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解释让对方真正喜欢他们的作品。大一第一节课,原研哉老师对我们说:“presentation is design”。当我们从一开始就进入学校时,受过训练的是从根本问题和观察来思考作品,而不是为了一个美丽的结果。不像国内大多数大学,一进去就教ps。刚进大学的第一课就是一个月做一本小册子,自己完成选题、制作、摄影、排版。然而,我的大多数日本学生甚至从未碰过ps。 当我在中国混了一年,在技术上一定不输的时候,我暗自为自己欢呼。结果他们的作品让我感到羞愧(我们班70个人的ps有一半是我来普及的。我会胡说八道吗?所有的日本人都坐在一间小教室里,听我说外国人的PS。我的日语当时练得很好。哈哈,我很快就和日本朋友成为了朋友)。为什么要突然安排这么重的话题?据估计,教授认为ps可以稍微学一点,再加上未来的工作,很多都是我们从未碰过的东西。对设计师来说,在短时间内掌握一种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是一项必要的技能。但是一个月做小case这个小题目,到现在都不值得一提。现在大三的时候,我们每周通宵两天。我的时间表基本上可以在6月份到7月份,学生之间的预约基本上是在下周某一天的某个时间段。地狱般的日子从我们进入大学的开始持续到最后一年。当我听说我是一个美丽的大学生时,我来安慰我。。也许我大一的时候在国内看不到教授,但我开学的第一节课是原研哉老师教的设计论(还记得当时听原老师讲课的时候激动得哭了,好吗)。基本上所有的课都是教授亲自来的。所有的作品评论都应该先听我们的自我展示。这个想法足够有趣,发现更独特的问题往往被高度评价。
第三点是设计领域的骄傲。整个日本尊重艺术家和设计师。
事实上,在原研哉还年轻的时候,也就是刘宗理、田中一光的时代,日本社会并非如此。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设计美学跟不上。柳宗理在他的想法记录中说:“我们国家现在的设计就像一个“妓女”,只知道胭脂抹粉来迎合观众。”。后来,在“福田繁雄”、“龟仓雄策”、“田中一光”、“原弘”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日宣美(「日本艺术宣传协会」,虽然后来被武藏野美术大学领导的学生运动打败了,但后来改为JAGDA 「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联合举办展览办公室讲座,将设计带入生活,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经过几代设计师的努力,才有了现在的地位。这里有一句话。事实上,原研哉教授在书中提到的许多理论并不是他自己的原创理论,而是来自这些大前辈的积累。向井周太郎的影响也极大地影响了原有的思想。(创立我们基础设计的教授,被我们现在的教授称为“先生”(せんせい)“日本符号学第一人的男人)包括最著名的原老师,现在已经被模仿了。”re-design“概念不是原创的,而是来自一个展览。当时,原教师是作为参展商参加的。(我爆料这么多黑会不会被抹杀!)
一般来说,依赖所有者不会过多地干预设计师的工作。但另一方面,我们教授的严格要求也会让我意识到我离专业设计师有多远。柴田先生教的产品课(muji懒人沙发的设计师接替了多摩艺术大学深泽直人教授的课程)仅最后一张照片就重拍了10多次。更不用说日本不正常的typeface了。误差应控制在0.01mm。老师用放大镜检查。改变20次没什么。你明白那种痛苦吗!日本人称之为“プロ意识"(专业精神),被专业老师折磨后,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渺小和理想是遥远的,这会让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所以客户会信任设计师,而不是设计师。
日本的普通大学生不会和艺术生说话。因为我们的奇怪,甚至是联系コン(日本大学生之间类似于相亲)他们不和我们的大学生一起玩。你明白那种痛苦吗!那些想交女朋友的人不应该来日本学习艺术。这种奇怪是我们真正走向艺术从业者的第一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将导致我们作品的独特性。大学培养的是这种独特性。设计就像艺术一样。一旦你陷入刻板印象,你将失去成为一名真正独立和长期的设计师的资格。这就是为什么国内设计师说江郎在50岁的时候才会耗尽,而日本设计师越老,他们就越强大。设计和艺术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你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吗?或者不要低估专业设计行业。
上一篇:中国,扬州,扬州钟书阁